
你没看错。就是变成白痴、傻瓜、变无知的能力。

他说乔布斯1秒钟就能变成白痴,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。
那马化腾呢?
他大概需要5秒钟。
而我差不多需要10秒钟。
… ...
这里的白痴指什么?
这里的白痴指的是“用户视角”的转换。
当你在做某类产品或是设计的时候,你的身份是主导者、是专家,但也往往容易变成了一个“熟练”的用户。想当然的用自己的专业去给用户做决策,但往往用户不是一开始就是你想的那么“熟练”。大部分时候,他们都希望能够简单方便甚至像白痴一样马上理解产品,达到自己使用它的目的。那些玄妙的思考只是作为创作者对每一步设计的理解和推断,用来支持自己决策的正确性。不应该给用户在选择和使用上增加复杂和干扰。

能像乔布斯这样真正的大师说“用户根本不知道要什么”这类话的前提是能熟练驾驭用户视角,并做出了超出这些白痴级用户预期的产品。真不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,然后丢给用户那么简单。
这就需要谈到另一种能力。洞察力。
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:洞察力(insight)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,从字面上看来洞察是指对于山洞的观察,山洞除了洞口的地方可以被阳光照射外其他地方越深入就越是黑暗,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有观察能力了。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、情感、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。
以前也提到过洞察这个能力,优秀设计师和普通设计师最大的差距不是在表现技法上。而是在于洞察本质的能力。能够拨开表面看到问题的真相。所以很多大师的作品在一些年轻设计师看来似乎很简单、平淡也没有什么难度但确实被奉为了经典,或是解决了当初企业或是客户的问题。
洞察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大的知识体系中。所以,设计师不要只迷恋表面的美与丑,多去琢磨这样执行的背后的意义在哪里。
你越熟悉哪个行业,你就越需要保持与这个行业的距离。
这看似又是一句充满争议的话。但我认为你在你从事的领域里既要保持对这个行业的“敏感”也要保持对这个行业的“冷漠”。足够的敏感是要知道行业的拐点、变化和节奏。而冷漠是要防止因为太过的熟悉而想当然的对某类变化产生“惯性”判断。


如果过去你还只为树立你的专业形象而努力磨练技能的话,那么今后,你的专业力里还需要在加入这项“变白痴”的能力了。
未来你的客户不在你背后戳着你电脑屏幕说给我“放大、放大、放大”,而是呵呵一笑,说:这个不错,就是我想要的时候,你就可以在心里偷笑,我把“变白痴”的能力终于练到家了(玩笑)。
ztoo智造设计公众号旨在打造设计圈的自媒体平台!
分享圈内设计故事、材料工艺、作品与创意新品!
长按下面二维码,快速关注ztoo智造设计公众号!
